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校级决赛赛程安排
一、比赛名称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校级决赛
二、比赛时间
2018年5月18日14:30——18:00
三、比赛地点
第二学术报告厅(暂定)
四、校级决赛名额
根据我校大赛网上报名和往年获奖情况,现公布各学院参赛团队的校级决赛名额。
序号 |
初赛场次 |
出线名额 |
1 |
经济管理学院 |
6 |
2 |
建筑工程学院 |
4 |
3 |
旅游艺术学院 |
4 |
4 |
信息工程学院 |
5 |
5 |
汽车工程学院 海洋学院 |
4 |
校级决赛名额 |
23 |
五、校级决赛递交材料
一份项目计划书(纸质版)、3分钟PPT演示和1分钟展示视频(电子版)
六、校级决赛评审
比赛将邀请我校创新创业导师和学院领导担任评委,根据项目计划书和现场展示的结果评选优秀团队进入省级初赛。评审规则参考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审规则。
七、注意事项
1.请各学院自行组织校赛初赛,必须通过现场比赛的方式选出优秀团队参加校级决赛,不能内部自行选定;每场初赛要有4到5位评委,评委不局限于本学院教师。
2. 请各学院在5月16日前完成学院内部筛选,5月17日上午下班前将各学院进入到校级决赛的参赛团队报给教学科研处杨云琇。
3.各学院5月17日上午下班前将各参赛团队的电子版参赛资料(项目计划书、PPT和VCR)以及一份纸质版项目计划书以学院为单位交至教学科研处杨云琇处。
4.各参赛团队指定一位代表于5月17日下午5点到行政楼二楼教学科研处实践教学科抽签。
5.各参赛团队5月18日14:00前入场,14:30准时开始比赛。
6.每个参赛团队在完成项目现场展示后将有评委提问环节,请各参赛团队做好准备。
教学科研处
2018年5月2日
附件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全国总决赛评审规则
一、创意组项目评审要点
评审要点 |
评审内容 |
分值 |
创新性 |
突出原始创意的价值,不鼓励模仿。强调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和思维在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鼓励项目与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结合。 |
40 |
团队情况 |
考察管理团队各成员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价值观念、擅长领域,成员的分工和业务互补情况;公司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安排是否科学;创业顾问,主要投资人和持股情况;战略合作企业及其与本项目的关系,团队是否具有实现这种突破的具体方案和可能的资源基础。 |
30 |
商业性 |
在商业模式方面,强调设计的完整性与可行性,完整地描述商业模式,评测其盈利能力推导过程的合理性。在机会识别与利用、竞争与合作、技术基础、产品或服务设计、资金及人员需求、现行法律法规限制等方面具有可行性。在调查研究方面,考察行业调查研究程度,项目市场、技术等调查工作是否形成一手资料,不鼓励文献调查,强调田野调查和实际操作检验。 |
25 |
带动就业前景 |
综合考察项目发展战略和规模扩张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预判项目可能带动社会就业的能力。 |
5 |
二、初创组、成长组项目评审要点
评审要点 |
评审内容 |
分值 |
商业性 |
在经营绩效方面,重点考察项目存续时间、项目的营业收入、税收上缴、持续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等情况;以及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带来良性的业务利润、总资产收益、净资产收益、销售收入增长、投资与产出比等情况。在成长性方面,重点考察项目目标市场容量大小及可扩展性以及该项目是否有合适的计划和可能性(包括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其未来5年的高速成长。在商业模式方面,强调项目设计的完整性与可行性,并给出完整的商业模式描述,以及在机会识别与利用、竞争与合作、技术基础、产品或服务设计、资金及人员需求、现行法律法规限制等方面需具有可行性。在融资方面,强调融资需求及资金使用规划。 |
40 |
团队情况 |
主要考察管理团队各成员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价值观念、擅长领域,成员的分工和业务互补情况;公司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以及领导层成员;创业顾问,主要投资人和持股情况;战略合作企业及其与本项目的关系。 |
30 |
创新性 |
突出原始创意的价值,不鼓励模仿。强调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思维在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鼓励项目与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结合。 |
20 |
带动就业情况 |
考察项目增加社会就业份额,发展战略和扩张的策略合理性,上下产业链的密切程度和带动效率、其他社会效益。 |
10 |
三、就业型创业项目评审要点
评审要点 |
得分形式 |
评审内容 |
分值 |
项目团队 |
加总得分 |
团队成员互补与协调性 |
20 |
组织结构设置合理性 |
|||
股权结构设置合理性 |
|||
商业性 |
加总得分 |
生存性和盈利能力 |
20 |
可行性和完整性 |
|||
可复制性 |
|||
创新性 |
单项得分(满足任一单项得满分) |
岗位创新 |
20 |
技能创新 |
|||
技术创新 |
|||
产业协同创新 |
|||
模式创新 |
|||
带动就业 |
加总得分 |
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区域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
40 |
带动就业人数 |